2016/08/22

【聖詩與讚美詩】....大不同

長老教會唱的是...聖詩。牧師會依據程序、講道內容來選擇聖詩。在不同的程序...會有不同的回應聖詩...在程序中穿插。不論是聖歌隊讚美...或是會眾齊唱,都是禮拜程序的 一部分。唱歌..是獻給主...尊榮主。
而我目前所在的教會,卻以敬拜讚美為主。這類詩歌內容感性、旋律優雅...讓人容易進入歌詞意境..讓人感動..抒發心中情緒...
所以只有在開始與結尾時唱讚美詩...一唱就是半小時,中間過程就不用詩歌回應..。唱歌..是要唱出自己的內心...來讚美主
兩種都是很好的:傳統莊嚴、改革熱情..讓人有不同選擇
有的長老教會...禮拜前會領詩...唱些讚美詩歌。由於會友年齡層偏高,總是缺乏一種熱度..
曾經...想將許多好聽的讚美詩歌,修飾成台語讚美詩歌。..如果讚美詩歌能夠燃起熱情,對長老教會年輕化或許有幫助.....
但沒多久...我就取消這個想法。
如果長老教會禮拜時的回應詩歌...不用聖詩...改用讚美詩歌,那...整個氛圍就會變得奇怪...
許多長老教會..主日有分二場敬拜,多數第一場國語,第二場台語,以語言來區隔.....而成效一直不好
而且我到過許多間的長老教會..看了一下週報,國語場多數人數稀落..數十人。
所以...如果我是一間長老教會的牧者..我會推動
第一場:台語...許多長者..都是很早起床,不用拖到10點才禮拜。
程序則維持傳統流程。..牧會也比照傳統探訪模式...
第二場:國語/台語..混搭,目標是年輕人。年輕人星期六晚上有許多節目,禮拜天一大早容易賴床。而做禮拜...就完全以敬拜讚美為主,牧師講道也簡短輕 鬆...主要讓年輕人的熱情可以引導到正向,向主熱情獻唱。而牧會..就改用小組模式,針對信仰認知的深淺,再給予陪讀輔導.....
其實..第二場時間可減短些。長輩做完第一場...可留下,在後面欣賞兒孫讚美...最後一樣享用愛餐..,讓教會..更像個大家庭...全員到齊。
到底是誰定了做禮拜的儀式與程序?..是上帝?...是耶穌?....我看都不是。.....人的儀式...只能說是傳統...不能說正統〈因為正統是不能修改的〉
傳統有許多優點,改革也有許多特色...為何不能兩全並存?........個人淺見

沒有留言: